笔趣阁_全文免费无广告阅读 > 女生言情 > 吴白扬 > 第12回 张幼于诗红晴媚阁 王仲房幽逗阁媚姬(2)

第12回 张幼于诗红晴媚阁 王仲房幽逗阁媚姬(2)(1 / 1)

赵今燕曾夺得“金陵十二钗”的赞誉,但仅是小有声誉,名气一直不瘟不火。当下由于张幼于这首《翠帐》赞诗,让她突然大红大紫起来。没几个月功夫,美名直冲云霄,赞誉铺天盖地。晴媚阁门前两侧的柳树上,从此拴满了高头大马,嘶嘶鸣空,预示着晴媚阁的一片繁荣。

秋后一日,张幼于专程从吴门赶到秦淮,为赵今燕送来一篮子灯笼般的大红柿子,软甜如蜜。那红红的喜庆之色,映红了整个堂厅。赵今燕看到这一切,内心如蜜一般甜,脸颊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幸福神色,显得格外的红晕。她道:“张公风尘朴朴远道而来,专程送柿,实在是不敢当呀!辛苦了,茶室请!”张幼于道:“谢谢四娘!俗话说‘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’!虽然路途差旅费用远超红柿价值,但足以表明献翼对四娘的一片真心。”

这一句话,让重情重义的赵今燕竟流下泪水来。心想:“我赵今燕当今虽然明声不小,响传四方,但真正诚心待我者,有几人呢?他们这帮文人全是无聊的闲客,来到这秦淮之地多是寻求刺激和看热闹,打俏俏的。张幼于虽没有正形,但为人处事心底善良,能与张公结为连理,此生无憾。”这个念头在她心中闪了一下便过去了。她答道:“感谢张公的一片心意,也接受张公的一片诚意。俗话说‘人心换人心,君真妾更真’,既然张公如此真诚,我赵今燕以后会把张公当成知己朋友。”

张幼于在晴媚阁一住便是三日,在这三日中,赵今燕陪着他寸步不离,二人整日煮茶吟诗,谈文论画,赏月看星,评古言今,日子过得浪漫逍遥。

第三日下午,二人接着煮茶,赵今燕用女人特有的感知觉察到张幼于要回吴门了,她表面平静,内心却如热锅之蚁,一刻也不得安静。很想把自己的心事兜出来,告诉张幼于,让他带着自己去吴门,结束这楼阁卖笑的生涯,过一个正常女人的生活。可作为女人的文静、害羞、矜持与被动束缚了她的口舌,锁链了她的行为,到底也没说出来。

日已西斜,张幼于告辞晴媚阁要走了。赵今燕送他一程又一程,快要到桃叶渡口了,仍未说出“心事来”。秋日寒天,她竟然急出一身微汗。这时有一只喜鹊临风而来,栖落于山丘的一棵梧桐树梢上,高高在上,俯瞰着秋景河亭。那尾巴一挑一挑的,简直是一只可爱的小精灵,它喳喳的叫着,显得无比的活跃。赵今燕看着,道:“你知道喜鹊为什么如此欢快吗?”张幼于不假思索道:“由于在晴媚阁看到四娘了,因此欢快!”赵今燕道:“不对!”“那是……”张幼于有点迟疑。赵今燕接着道:“那是因为它知道张公要回吴门了,替我在挽留你。”张幼于马上道:“妙,妙!四娘真妙!我今日必须要离开了,难道,它没有话要捎给我?”

此刻,喜鹊在枝头上正叫的无比的欢快。赵今燕借机道:“有!它有话要捎给你。它刚才说了,如果今日你真的要离开,请带着四娘一起回吴门。”这一刻,喜鹊在枝头叫的更欢了,上下蹦跳着,梧桐枝梢如一弯秋千,晃动的格外厉害。赵今燕接着又道:“它又说了,赵四娘不求荣华富贵,但求生死相依;赵四娘不求明媒正娶,但求永不分离。”

张幼于被这突如其来的话题搞懵了,他没有一点心理准备,答与不答都左右为难,应与不应都进退维谷。不同意,则立时凉了赵今燕的心;若同意,必会与吴门的萱堂(母亲)产生矛盾,落下不孝之名。在这跋前疐后之际,他只能左右逢源。道:“四娘身姿如玉,柔如波丝,香韵四射,感性无比,是所有公子梦寐以求的佳偶。能看上献翼是我的福气!可这终身大事,要与高堂商议之后,方可……”

他没说完,赵今燕便接了茬:“理解张公之难,能与张公如此和谐,已很满足了!四娘还有什么非分之念呢?”因为“情爱”,赵今燕不想让倾慕的男人在艰难中选择。二人来到桃叶渡亭下,赵今燕打开张幼于的行箧,取出笔墨纸砚,摊于亭下凳上,挥笔写下一首古体诗来:

花前双泪湿衣裾,把酒江亭落日余。

此去吴门霜月满,逢人好寄洞庭书。

张幼于被赵今燕饱含深情的诗句所打动。他望着赵今燕,赵今燕也望着她,四目相望,双双含情。两颗温暖的心灵不觉贴在一起,彼此相拥,久久不愿分离。当摆渡的船夫喊叫着“上船了,上船了”,二人才从沉醉中醒过来,张幼于匆匆袖了诗篇,挥手告别。

赵今燕的心也随着张幼于去了吴门。她回到晴媚阁后,内心空荡荡的,有种失魂落魄的感觉。时光如流水,匆匆不待人。转眼几个月已过,她对张幼于思念的幼苗,随着时光流逝越长越大。赵今燕在无尽的思念中,禁不住写下一首小诗:

去悠悠,意悠悠,水远山长无尽头。相思何日休?

见春愁,对春羞,日日春江认去舟。含情空倚楼。

然后封好,在封皮书上“寄张幼子”四个字,遣私邮带走了。从此以后,赵今燕不想吟诗唱句,不愿画画,不思梳头,难得一笑。家僮也吓得战战兢兢,事事小心谨慎,怕惹出什么乱子来。登门求见的达官贵人,王公贤臣,吃“闭门羹”的越来越多。就这样一载匆匆,却等不来张幼于的任何消息,甚至怀疑他是不是还活于人世。赵今燕的心在等待中冰冻枯萎,慢慢由盼望变为失望,由失望变为绝望,由绝望变为淡忘,由淡忘又变为刚强。

又到中秋,赵今燕实在无聊,“何不去找妹妹薛素素聊上一番,暂解这愁闷心情?”午后,赵今燕收拾一番,显得格外精神,出门朝怡香阁而去。她刚出了晴媚阁街门,便看到一个公子模样的人坐在道边柳下石墩上,左右闲看。

只见此人皮糙如麸,瘦如刀削,脸长似驴,眼小似鼠。神情间透着机灵,眉目间溢着才智,他穿着讲究,不似粗鄙之人。赵今燕心中嘀咕道:“没见过如此貌丑之人,也没见过如此有精神的人!”她没有正眼看他,便落锁而去。

这个人先是端详“晴媚阁”三个字,然后又端详着门口木质楹联的内容,最后又望望灰墙院落上爬满的绿植,突然自言自语道:“嗯,晴媚阁好不简单呀!这‘晴媚阁’三字是行楷书,流畅中蕴涵遒劲,运笔间溢着光芒,布局间呈着老道,含蓄中带着委婉,堪比王逸少墨迹。这幅楹联更不简单,‘梦中无痕花闲落,春因有信燕归来’,啧啧,可见阁主是位人见人爱,清高不凡,诚而有信之人。”此人停一停,信口拈来两句,与楹联形成互答:

燕来因有春献暖,花落只缘人无摘。

赵今燕听到他接叙的这两句诗,不觉驻足转身瞥他几眼,端详起这位“貌丑人”,她突然好奇起来,定睛瞭他几眼,似乎没有那么丑陋了。

这个人看到赵今燕驻足,望着她借机说道:“赵四娘盛装出门,去约见哪位相公?”赵今燕道:“哟——这位公子知道奴家之名,想必常逛秦淮之地吧。”这人笑道:“四娘过奖了,秦淮香艳之名,如雷贯耳,天下无人不晓。四娘你是金陵十二钗,秦淮四美之一,人称赵四娘,当然名盖秦淮之香。鄙人若不知道这些,岂不孤陋寡闻?”他顿一顿,接着道,“不知四娘可否赏光去晴媚阁吃茶?”

赵今燕道:“谢谢公子夸奖之言。奴家不是狠毒之人,公子主动提出,哪有拒绝之理?不过,还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呢!”赵今燕虽心有不愿,但出于礼节,仍邀他一起回晴媚阁。但在言语间,仍有少许轻慢,始终没有正眼瞧他,并且也没有微笑。这人道:“噢——忘了,忘了!真是抱歉!鄙人王寅,字仲房,向四娘请安恕罪。”赵今道:“嗯,嗯,与唐寅同名,怪不得嘴巴这么甜!唐寅是‘风流才子’,公子是‘才子风流’,二人可有一拼?”四娘说毕,又立马恢复了严肃貌。王寅接道:“四娘过奖了,彼‘寅’是著名画家,人称桃花仙;此‘寅’是草名笨家,人称大傻欢。自古以来,商人是同行不同利,文人嘛是同名不同才。”

请看12(3)

最新小说: 藏在逆光里的谎言 穿进抄袭文修仙,我不飞升我暴富 浴火重燃商界女王手撕渣夫白月光 穿到七零年代:我在部队当厨子 前男友嫌我抠,成神豪后你哭啥? 重生之上位当影后 重生八零:替嫁的我成了全家团宠 疯批王妃演不停,王爷读心宠上瘾 陈照陆艺 古董店通年代,我靠投喂糙汉暴富